有这样一部新番。
它黑暗,致郁,朝着一切糟糕的形容词冲锋。
制作方在开头就打出了免责声明。
可评论区还是吵作一团。
开播四集,评分从9.0一路滑到8.6。
来聊聊——
章鱼噼的原罪
タコピーの原罪
原作漫画,是2021年末《少年Jump+》的黑马。
也许你对《少年Jump+》没有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
日本知名精神病漫画家藤本树。
他的《炎拳》和《电锯人2》都是在《少年Jump+》上连载的。
所以,《章鱼噼的原罪》也绝非善茬。
想要坚持下去,需要直视人性黑暗的勇气。
以下无漫画剧透,动画党原作党皆可食用。
01
说起来,其实章鱼噼挺无辜的。
只因为长得像章鱼,所以被捡到它的女主静香起了这样的名字。
章鱼噼来自快乐星球,来地球就是为了散播快乐。
在它的视角里,世界是美好的,恶意是不存在的。
既然静香救了它,那就要报恩。
看它掏出来的这些道具,说一声章鱼型哆啦A梦不过分吧。
但为什么,来见章鱼噼的静香脸上总是带伤。
而“和好缎带”,最后却挂在了房梁上……
这还得从头讲起。
静香,小学四年级生,被霸凌者。
茉莉奈,静香的同班同学,霸凌者。
霸凌的方式除了拳脚暴力,还有语言上的施压和孤立。
章鱼噼到来之前,众人对静香被霸凌熟视无睹。
章鱼噼出现以后,茉莉奈也没消停。
而且,茉莉奈对静香的恨是如此之深,就算章鱼噼拿出能时光倒流的快乐相机,试图在每一条时间线里改变命运也无济于事。
即使静香避开了茉莉奈,她也一定会找上门来,然后命运再次回到原点。
每次时间倒流,静香就会变得更阴暗一些。
慢慢地,从软弱,到冷漠,静香在一次次重复里沉沦。
为什么会这样?
问题,出在家庭。
静香出身于单亲家庭,父亲玩消失,母亲是个陪酒女,对她毫不关心。
跟她关系好的,只有家里的狗“恰比”。
而茉莉奈则是标准的校园反派家庭,出轨的爸,软弱的妈。
母亲将家庭的破碎,对丈夫的愤怒,都转嫁到了女儿的身上。
最关键的是,茉莉奈父亲出轨的对象,是静香之母。
茉莉奈的仇恨,继承自她的母亲,她憎恶自己破碎的家庭。
她对静香的霸凌,是一种泄愤,仿佛只要静香消失了,父母就能重归于好。
原本,瘦弱的静香根本无从反抗。
章鱼噼因为根本无法理解人类的恶意,也只能找到“包饺子”的调合办法。
结果在它的帮助下,静香还是寻了短见。
它只知道,静香很痛苦,所以它要让两人和好,不让静香再受伤。
于是,在又一次霸凌发生时,章鱼噼抄起能倒流时光的照相机,冲向了茉莉奈。
然后,茉莉奈就满头鲜血地倒在了地上。
剧里,此时章鱼噼的心理活动让人不寒而栗——
她一定是死了吧……我做错了吗?
但,静香露出了认识以来,最灿烂,也最真心的笑容。
她恨的人,终于也被报复了,而且死去了。
那么我做的,就一定是对的吧。
02
坦白说,Sir太理解为什么《章鱼噼》会出现争议了。
它同时触动了我们两根敏感神经。
校园霸凌,与原生家庭。
同时,还夹杂着未成年犯罪,洗白与黑化,机械降神等等元素。
作者把所有霸凌的要素一股脑儿塞进了作品里。
并以此作为噱头来吸引观众。
于是,它的罪状之一,就是娱乐化苦难,把霸凌当成一种猎奇的看点。
但真的娱乐化了吗?
故事里的三个主角。
静香,茉莉奈,还有后来帮助静香一起隐瞒茉莉奈之死的共犯东。
没有一个是完美受害者。
茉莉奈自不必说,她的霸凌行为是板上钉钉的作恶。
即使她的家庭不幸解释了一部分作恶的原因,但也绝不成为她向静香施暴的理由。
静香呢,她的黑化是理所当然的,对茉莉奈有着复仇之心再正常不过。
但,在茉莉奈死后,她一直利用对她示好的东,以此来达成自己前往东京的目的。
还让他为自己顶罪。
主动拉其他人下水,进入一个明知是恶的事件。
这当然也是一种作恶。
最后是东。
他一直暗中关心静香,执行力与判断力极佳。
茉莉奈死后,就是他主导的计划,隐瞒了这一切。
然而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是静香拜托了他。
他从小生活在极度偏心的世界里,父母总是拿他和兄长对比,让他无比自卑。
剧中的一个意象,是松饼。
对东来说,松饼是在他做得好的时候,父母给他的奖励。
可大多数时候,给他的松饼最终都会被扔掉。
这也成为了他的执念。
在静香拜托他的时候,他的脑中飞快闪过的,除了女孩的身影,还有堆积成山的松饼。
那是父母对他积累的失望。
三个扭曲的家庭,塑造了三个扭曲的孩子。
并直接导向了章鱼噼无论时光倒流多少次都无法更改的结果。
因为对于这三个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成人世界痛苦的延续。
而且,这些也从来不是“长大了就会好的”。
比起学校,家庭才是孩子们能学习的最小单位。
茉莉奈从家庭里只学到了情绪转移与仇恨,于是她就将这种痛苦转嫁到了静香身上。
静香从母亲身上学到了漠视与利用。
于是她有样学样地用在对她有好感的东和天真的章鱼噼身上。
东的父母是完美主义偏执狂,于是他也是这样。
在少年互相的恶意背后,是从父母到老师,成人世界的集体失能。
Sir不否认,《章鱼噼》的世界线是一种极端的设定,它有意地将原本该由成年人承担的责任,全部压到三个十岁出头的小学生身上。
再以此为前提,设计出所谓黑深残的剧情。
唯一能做到机械降神的章鱼噼,还偏偏是白纸一张。
在充满刻意感的剧情推动下,整部作品的节奏朝着为黑而黑一路滑坡。
但,对作品的批评,不应该只聚焦于“是否洗白了霸凌者”或“茉莉奈/静香这样做是有苦衷的所以能够原谅”。
甚至是“作品就是在给现实受害者们伤口上撒盐”。
展示成因,并不意味着洗白角色。
不是完美受害者,也不意味着她的动机站不住脚。
当观众们沉迷于给自己支持的角色站台,试图证明她们在这场黑暗扭曲的故事中行为的正当性时。
我们不该忘记。
恶行就是恶行。
痛苦就是痛苦。
转嫁痛苦,拳脚暴力,长期欺压同学是恶行。
利用他人,隐瞒死亡,让他人为自己顶罪也是恶行。
而更大的恶行,是来自于上一代的恶的传递。
那是作恶和不作为的大人们,与无法自救只能互相伤害的孩子们。
忽视这些问题,而只顾着为角色们合理化行为的举动。
甚至是擅自期待一个爽文的结尾。
就如同章鱼噼一样。
天真、自由、自以为是的误解。
以一种鲁莽的善意,将事情推向无可挽回的境地。
03
现在,还剩下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这个问题来自剧名。
《章鱼噼的原罪》,这份原罪是什么。
有人说,章鱼噼代表家长,看似热心,实则漠不关心,只想当和事佬。
也有人说,它不幸遇上了这群小孩,从而把自己带进了泥沼。
但在Sir看来,这份原罪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两个字。
无知。
由于无知,所以它无法理解霸凌的实质,也无法感同身受静香内心的仇恨。
由于无知,所以它不清楚自己的那些道具真正的力量。
由于无知,很多时候它自以为是的拯救甚至近乎于傲慢。
就像第一集里,章鱼噼拿出了翅膀,想让静香体验飞翔的感觉。
但静香只是说了一句:
就算能在空中飞,也改变不了任何事
而章鱼噼对此的理解,是人类每晚都会练习飞行。
这种理解上的错位,让章鱼噼变成了一个最具破坏力的恶人。
因为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所以,它才会把那些本应用于散播快乐,传递幸福的道具,全都用在了掩盖真相,迎合静香身上。
因此,如果从事实的角度来说,章鱼噼毫无疑问是有罪的。
它的罪就是无知,以及随之而来的傲慢。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它随意插手,这个故事不会有这般冷酷的走向。
但,这真的能怪章鱼噼吗?
别忘了,它刚刚降临地球几天,对人类的了解,全部来源于静香。
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一个孩子。
而且,是真真正正最纯净的,从未被世事污染过的孩子。
而捡到它的静香,在事实上成为了它的家长。
但,很可惜,静香无暇去引导它,只把它当工具。
于是,在本应积累社会经验的时间里,章鱼噼能接触到的,只有周遭针对静香的无尽的恶意。
而且,脱离了静香和东之外,它也无法一个“人”活下去。
有没有一种既视感。
这正是剧中,三个孩子与他们父母的相处关系。
他们的年龄还不足以辨别真正的善恶,他们的能力也不支持他们脱离家庭。
于是,茉莉奈耳濡目染,静香潜移默化、东有样学样。
最终让事件滑向了一场无可辩驳的悲剧。
《章鱼噼的原罪》没有脱离传统校园霸凌故事的写法。
它集中塑造的,还是以“人性恶”来制造看点,烘托悲剧氛围。
落脚点放在家庭创伤与恶之传递,也不算新奇的做法。
甚至可以说,这是日系作品里一以贯之的套路。
把一切都甩锅到原生家庭头上,然后就万事大吉。
但这部动画也打破了以往的套路。
觉得弱者一定都能复仇,只要他们站出来,霸凌就会消失。
在《章鱼噼的原罪》里,恶人很明确,就是家庭里的家长。
尤其是完全隐身的静香之父,与出轨的茉莉奈之父。
他们是这份恶的源头,是让所有人都变得不幸的起始。
但即使知道了,乃至更进一步,消灭他们了,又能怎样呢?
人人都有血泪,于是选择成为更弱小者的加害者。
没错,让静香和茉莉奈还有东走上不归路的,是章鱼噼那自以为是的善良。
但,利用无知的善意,来投射心中无处安放的阴暗的,是人。
有无数个案例,无数的作品,告诉人们家庭与欺凌的悲剧。
可在时间轮转中,我们唯一学会的。
好像也只有不断地争论。
争论谁对谁错,痛骂作品只揭露问题没解决问题。
就像《混沌少年时》里,少年犯吉米的父亲,用油漆盖住了车上的涂鸦。
仿佛这样就能遮盖所有问题。
却忘记了。
能把伤口撕开,让人们对此发表议论,去思考这层层叠叠的恶到底该谁负责。
本就是一种勇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摩卡夫卡布奇诺
普通人如何加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